
膜分離技術是21世紀初具有發展前途的技術之一。依據膜孔徑的大小及分離物質的差別,膜分離技術可分為微濾、超濾、納濾和反滲透(圖1)。其中,微濾膜孔徑在0.05-2.0μm之間,可阻留分子量為 20 萬—100 萬的物質,適用于細菌微粒等的分離;超濾膜孔徑在 0.001-0.2μm,截留分子量范圍在 1000—50 萬,適用于大分子(蛋白質、膠體等)與小分子(無機鹽、糖等低分子量有機物)溶液的分離;納濾膜孔徑小于 1nm,截留分子量范圍在 150—1,000 之間,適用于糖等低分子量有機物、二價或多價鹽與單價鹽的分離。反滲透膜孔小于 0.5nm,截留分子量小于 200 (100—200),適用于無機鹽及低分子量有機物的分離和濃縮。

圖1
1、MF:微濾是利用膜孔徑的大小,在壓差為推動力下,將料液中大于膜孔徑的微粒、細菌等懸浮物質截留下來,達到濾液中微粒的去除與溶液澄清的膜分離技術。操作壓差較小,約為 0.01-0.2MPa。2、UF:由于不同超濾膜存在不同范圍的孔徑分布,所以超濾不是一種分級技術,一般僅能對尺寸上差一個數量級的分子進行分離。對于混合體系,超濾可分離分子量相差 10 倍以上的高分子混合物。
3、NF:納濾膜是介于反滲透膜和超濾膜之間的一種壓力驅動膜。反滲透膜脫除了所有的鹽和有機物,而超濾膜對鹽和低分子有機物沒有截留效果,納濾膜截留了糖類低分子有機物和多價鹽,對單價鹽的截留率低,具有相當大的通透性。由于單價鹽能自由透過納濾膜,所以膜兩側不同離子濃度所造成的滲透壓要遠低于反滲透膜。因此,納濾膜比反滲透膜所要求的操作壓力要低。
4、RO:反滲透
用一張只透過水而不透過溶質的理想半透膜把水和鹽水隔開,則出現水分子由純水一側通過半透膜向鹽水一側擴散的現象,為滲透現象。隨著滲透現象的進行,鹽水側液面不斷升高純水側水面相應下降,經過一定時間之后,兩側液面差不再變化,系統中純水的擴散滲透達到了動態平衡,這一狀態稱為滲透平衡。π為鹽水溶液的滲透壓。滲透平衡時純水相與鹽水溶液相中水的化學勢差等于零。如果人為地增加鹽水側的壓力,則鹽水相中水的化學勢增加,出現了水分子從鹽水側通過半透膜向純水側擴散滲透的現象。由于水的擴散方向恰恰與滲透現象相反,此過程稱為反滲透。一半透膜分隔濃度不同的兩個水溶液,其滲透壓差為 π,則只要在濃溶液側加以大于 π 的外壓,能使這一體系發生反滲透過程,這是反滲透膜分離的基本概念。實際的反滲透過程中所加外壓一般都達到滲透壓差的若干倍。
高壓反滲透(5.6—10.5MPa,如海水淡化),低壓反滲透(1.4—4.2MPa,如苦咸水的脫鹽)和超低壓反滲透(0.5—1.4MPa,如自來水脫鹽)。反滲透膜具有高脫鹽率(對 NaCl 達95—99.9%的去除)和對低分子量有機物的較高去除。

圖2
5、四種膜過程比較序號 | 項目 | 反滲透膜RO | 納濾膜NF | 超濾膜UF | 微濾膜MF |
1 | 膜類型 | 非對稱膜 | 非對稱膜 | 非對稱膜 | 非對稱膜,對稱 |
2 | 厚度 | 150um | 150um | 150-250um | 10-150um |
3 | 薄膜厚度 | 1um | 1um | 1um | 4-0.02um |
4 | 孔徑 | <0.5nm | <1nm | 1-200nm | 50-2000nm |
5 | 截留組分 | 氯化鈉,葡萄糖、氨基酸 | 單糖、多糖,和多聚糖,多價離子 | 小分子組分,蛋白質,多糖,病毒 | 顆粒,粘土,細菌 |
6 | 膜材質 | 醋酸纖維素 (CA) | 醋酸纖維素 (CA) | 陶瓷、聚砜 (PSO)、聚偏二氟乙烯 (PVDF)、醋酸纖維素 (CA) | 陶瓷、聚丙烯 (PP) 聚偏二氟乙烯(PVDF) |
7 | 膜組件類型 | 管式、卷式、板框式 | 管式、卷式、板框式 | 管式、中空纖維 卷式、板框式 |
管式、中空纖維、卷式 |
8 | 操作壓力MPa | 1.5-15 | 0.5-3.5 | 0.1-1.0 | <0.2 |
成都今朝源環工程技有限公司目前分五大業務:污水處理、特種膜分離、過濾行業;VOCS治理行業;硫化氫及有機硫脫除行業;煙氣脫硫脫硝行業;生物質氣化供熱供汽行業。聯系方式:18090764883